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偷偷要色偷偷中文无码,国产精品农村妇女α片,精品亚洲国产中文品香蕉在线

中國新報融媒網

導航菜單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020
10/09
09:42
中國新聞網
分享

中新網10月7日電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回首過去的得獎者們,在收獲榮耀與財富之前,他們的孤獨與挫敗也曾無人知曉,但人生的失意,并沒有澆滅他們追求科學的熱忱;也有很多科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留下人生遺憾,但他們的成果,仍讓今天的人們受益。

資料圖: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左)和美國科學家Jennifer A.Doudna。

人物速覽

2位獲獎者是什么來頭?

據諾貝爾官網介紹,卡彭蒂耶于1968年出生于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是德國柏林馬克思·普朗克病原學研究室主任;杜德納于1964年出生于美國華盛頓特區,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院。

二人的獲獎理由為“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據介紹,她們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諾獎官網稱,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癥療法,并使治愈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風雨百年

看跨界高手與“最強家族”

諾貝爾獎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在化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其一生中,他共獲得355項專利,更因發明硝化甘油炸藥而聞名于世。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7年12月7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各項諾貝爾獎得主出席新聞發布會,他們即將參加頒獎儀式。

已經“119歲”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一部記錄了在化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的編年史。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截至2019年,共有183人獲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

在眾多獲獎者中,有兩位“跨界高手”,分別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和半個多世紀前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 鮑林。

居里夫人繼1903年獲得物理學獎之后,又于1911年因對放射化學方面的研究,摘取化學獎。而鮑林在1954年榮獲化學獎后,又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將1962年的和平獎收入囊中。

居里夫人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她和家人們堪稱諾獎史上“最強家族”。

居里夫婦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30多年后,居里夫人的長女伊雷娜和丈夫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也共同獲得了化學獎。

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 居里雖然沒有投身科研工作,但在1965年,她的丈夫、美國外交官亨利 拉波易斯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晚宴舉行,諾貝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與眾多名流出席。

驚喜來電

“10月第一周,有點小失眠”

對許多科學家來說,得知獲得諾獎的一瞬間,是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刻。

每次諾獎公布前幾分鐘,評獎機構都會打電話通知獲獎者。接到來自瑞典的來電,得獎者除了激動外,更多的是不可思議與難以置信。

2007年,德國科學家格哈德 埃特爾因為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而獲獎。接到電話的當天,正好是他71歲的生日。

他說,這是“一生只能獲得一次的生日禮物”,“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然后流下了淚水”。

資料圖:2018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斯·阿諾德在諾貝爾博物館的椅子上簽名留念。

2014年化學獎獲得者埃里克 貝茨格接到電話時,他想的是,“誰會在美國東部時間的早上5點半給我打電話啊,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在身體發抖了20秒鐘、又花了20秒鐘對電話那頭說了“好的”以后,貝茨格在震驚中掛了電話。

由于時差的緣故,“驚喜的來電”通常發生在晚上。科學家有時會因為心懷期待,而不得不熬夜等待。

2008年化學獎獲獎者馬丁 查爾費說:“當10月的第一周到來的時候,你就會有點兒小失眠。”但“失眠”的他,還是錯過了這個重要來電。

沒有接到電話的,不只是查爾費。1991年,瑞士科學家里夏德 恩斯特是在空中,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當時他正在從莫斯科飛往紐約的途中,是機長將這一喜訊轉告給他。

孤獨前行

“因為有好奇心”和“烏龜的精神”

得知獲獎后,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頒獎典禮。科學家們將在全世界注目的鎂光燈下,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證書、獎章和獎金支票,收獲榮耀與財富。但在這一高光時刻前,他們也曾經歷失敗的痛苦,在科學的道路上孤獨前行。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在日本東京出席新聞發布會。

日本學者吉野彰因為對研發鋰電池貢獻卓著,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回憶說,開發鋰電池后,起初3年完全賣不出去,精神上、肉體上壓力都很大。而如今,鋰電池的廣泛應用讓電話、電腦等擺脫了插座,讓人們進入移動通信時代。

有人問吉野彰:“您做這個研究是為了造福人類,還是為了賺錢?”吉野彰說,都不是,他做研究只是因為有“好奇心”。

與吉野彰一同獲獎的美國科學家約翰 古迪納夫,當時已97歲高齡,他因此打破了諾獎得主的最大年齡紀錄。

古迪納夫年少時患有閱讀障礙,24歲才選擇學習物理, 57歲發現鈷酸鋰材料,解決了鋰電池初期容易產生枝晶導致爆炸的難題。到了75歲高齡,他研發出新材料磷酸鐵鋰,加快了鋰電池的商業化。

他曾說道:“我們中有些人就像是烏龜,走得慢,一路掙扎,可能到了三十歲還沒找到出路,但這些烏龜必須繼續爬下去。”

諾獎得主有時不僅面對事業上的瓶頸,生活中的挫折也給他們帶來重創。

2018年,美國學者弗朗西斯 阿諾德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阿諾德的第一任丈夫因癌癥去世,她的前任伴侶自殺身亡,兒子也不幸在意外中死亡。而阿諾德本人也曾身患乳腺癌。

但這些苦難都沒有“打垮”阿諾德,她曾在演講中稱,“你有責任用你的學識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不單單是為了你自己和你的家人”。正是對科學的追求賦予她巨大力量,幫她邁過生活中的一道道難關。

鎂光燈外

他們與科學結緣,卻和諾獎擦肩

多年付出的心血得到諾獎的肯定,必然讓人歡欣雀躍,但在百年間的長河里,也難免會有“遺珠”。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6年12月10日,諾貝爾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圖為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右)為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伯納德·費林加頒獎。

很多人在科學史上曾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卻遺憾地與諾獎擦肩。但即使沒有登上頒獎臺,也不能否認他們對世界的貢獻。

其中最令人感到遺憾的,可能是俄化學家門捷列夫了。他制定出的元素周期表,是宇宙的基本規律之一,也為人類認識自然提供了一把刻度精準的尺子。

門捷列夫曾9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最后一次是在1906年,但由于部分評委認為“難以評價元素周期表在理論上由誰發現”,門捷列夫最終未能獲獎。第二年,73歲的門捷列夫就因病過世了。

同樣抱憾的,還有美國化學家吉爾伯特 路易斯,他是化學熱力學創始人之一,曾獲得過41次諾獎提名,但都未能摘下諾獎桂冠。路易斯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三十余年,盡管他本人與諾獎失之交臂,但卻培養了至少5位諾獎得主。

更具有悲情色彩的,是美國化學家華萊士 卡羅瑟斯。卡羅瑟斯1928年開始探索高分子世界,1935年他和團隊發明了尼龍,這種材料推動了時尚潮流的發展,在汽車、電子設備、雨傘等日常用品中,也處處可見它的身影。但卡羅瑟斯卻因抑郁癥在1937年自殺,科學家們表示,如果卡羅瑟斯還活著的話,諾貝爾獎遲早會是他的“囊中之物”。

百年歲月間,科學家們的喜悅與遺憾已成為歷史的印記。無論是領獎臺上的春風得意,還是實驗室中的默默耕耘,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追求科學的初心。(完)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三名科學家分享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下一篇:“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頻道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