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號客戶端4月2日訊(朱俊林 陳紅軍 農民日報記者 張振中 楊娟)今天,致使T179次列車側翻事故的山體塌方已基本得到有效處理。3月30日11時40分,T179次列車(濟南至廣州)在京廣線永華村境內發生脫軌側翻事故。事故發生后,當地50余名村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奮不顧身,爭分奪秒,徒手搶救4名重傷旅客和近百名輕傷旅客。
在永華村,盡管事發時間已經過去4天,但此前那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救援,仍深深印刻在每一個村民的腦海里,揮之難去。王嗣亮、李海平、王躍華、王金華、王廷亮、王金龍、王路青……一個個挺身施救的村民,更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天橋上的“緊急信號”
永華村天橋,橫跨京廣鐵路。
3月30日11時25分許,49歲的村民李海平帶著孫女從京廣鐵路另一側的小賣部買完東西準備回家,突然聽到一聲異響。站在鐵道旁,李海平看到,兩百米開外的鐵路上,仿佛突然一處塌方,心里頓時“咯噔”一下。
是不是真塌方?列車要來會不會有事?因為忘帶手機,李海平抱著孫女一路小跑回家。回到家,他急忙報警,但還是不放心,接著騎著摩托車就往永華村天橋趕。
站在永華村天橋上,李海平往下方鐵路上看,離天橋大約三四十米遠的路旁真的發生塌方。那一刻,他真希望火車不要來。可是,沒幾分鐘,火車鳴笛聲響起,一個拐彎后,T179次列車的車頭出現在他的視線里。
列車疾駛而來,容不得李海平多想,他急忙脫下身上的衣服,爬上天橋邊緣用力向駛來的列車不斷揮舞。“或許發現了,后面速度降了蠻多。”李海平說。
“當時,司機腰部受傷,我照護他很久。司機說,多虧了村民的‘緊急信號’。”參與救援的村民余社環回憶說。
列車側翻,瞬間冒起濃煙。李海平第一個到達事發地進行施救,并和隨后趕來的村民一道搶救受傷旅客,直到下午4點多鐘才離開。
鐵軌間的生死救援
“翻車了,起火了,快救人,快救人!”
一聲巨響、后是滾滾濃煙,離事發地最近的永華村里響起了呼喊聲。
“大概在11時49分許,我接到黨員王躍華的電話稱列車出事了。在迅速上報情況的同時,我要黨員村民、普通村民立即趕往搶救,并駕駛村里消防車去滅火,后又把被困旅客安置到永華小學。”永華村黨總支書記王嗣亮說。
55歲的村民王金華正打算和家人吃完飯后去掃墓,侄子王廷亮突然闖了進來,說前方二三百米外的鐵路上翻車了。王金華和侄子立刻出了門,在村道上攔下一過路車:前面出事,快搭我們去救人……
事發地,坡陡,還有鐵網,下面是3米多高的護坡,王金華、王廷亮等第一時間趕到的村民左右為難,最后順著鐵路旁的電桿滑了下去。
“當時,因為去得急,也沒帶救援工具,下不到車廂里面救人,于是向高處的村民喊:“去拿繩子、拿錘子……”
57歲的村民王金龍聽到喊聲又連忙跑回家。他曾搞過建筑,家里正好有繩子、網袋等工具。
“我和王廷亮、王路青等村民用繩子捆起下到車廂底部,起初用石頭使勁砸窗。把受傷旅客救出后,一起托起給上面接應的王躍華、王金龍等村民。其他村民再將傷員放到軌道旁,后用網袋將傷者抬上陡坡。”王金華說。
一名受傷旅客腿被壓斷,被救出后血流不止。大家一把扯下皮帶,將其腿部扎緊,血止住了。
“救第二名受傷旅客時,傷者右手被壓得死死的。起初,大家以為沒救了。我看了看,發現傷者左手在下意識地扒動壓在右手上的礫石。當時,我想,時間就是生命,必須救。后來,我們就用雙手使勁扒礫石。”王金華說。
車廂廁所內有一名旅客受傷被困,大家將繩子扎在廁所門手上使勁拉,不想前面兩根繩子都被拉斷,不得已用上更粗的第三根繩子,最后把門打開,該名旅客及時獲救。
村民眼里的無畏勇士
危急時刻,救援村民怕嗎?
事發27個小時,王嗣亮奮戰27個小時,組織村民施援、轉運受傷旅客、安置受困旅客、做好后勤保障……忙完一個事情,接著又忙一個事情。
“這次救援,我們的黨員沖在前面,起到了表率作用。”王嗣亮說。
“我是黨員,以前也是村干部。這個時候,救人要緊,哪管得了其他!”王躍華說。
“當時,火好大,煙也好濃,也有點怕。可是,沒想那么多,一心只想著救人!”王金華說。
一個個參與救援村民的微信群或視頻,滿是關愛,還有點贊——
“你們是勇士,給你們一個大大的點贊!”
“家人們都要注意安全啦,尤其是現在還是疫情期間,切記帶口罩喲!”
……
“這是救援用過的繩子,上面還有一些血跡。當時,我們就是用這繩子,捆在村民身上,再將他們放下去救人的。”在王金龍家,王金龍拿著繩子向記者演示起來。
“這是外衣、這是毛衣、這是褲子,現在洗了,昨天回來時上面全部是血。我兒子要我丟掉,可還都是新的,怎么能丟?”王金華說。
救死扶傷,見義勇為,村民們說,這是永華村的傳統美德。
危難之時,永華村參與救援的村民,是無畏的勇士。他們奮不顧身搶救傷者,溫暖著記者,溫暖了很多人。
相關熱詞搜索: